软银、淡马锡、摩根士丹利热衷于收购 FINO 三分之一的股份
已发表: 2018-03-26拟议交易将对支付银行和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估值为 3.08 亿美元
据报道,日本投资巨头软银集团、全球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和新加坡国营投资公司淡马锡正在考虑收购金融信息和网络运营 (FINO) 三分之一的股份。
如果交易成为现实,这家总部位于孟买的支付银行和金融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估值将为 3.08 亿美元(2,000 印度卢比)。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三人正在寻求收购替代资产管理公司黑石在该公司的 26% 股份。 除此之外,它还将包括通过主要股份出售收购 FINO 7% 的股份。
一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在评论这一发展时告诉 ET,“一个正式的程序已经启动。 它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事情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成熟为具体的交易。”
发送给软银通讯团队的电子邮件查询直到发布时才得到回复。
黑石将在其对 FINO 的 7 年投资中获得四倍的回报,其中一部分是在 2011 年以 26% 的股权投资 2300 万美元(150 卢比)。 据估计,这家美国私募股权公司退出后将获得约 8010 万美元(520 卢比)和 1.001 亿美元(650 卢比)的回报。
据知情人士透露,瑞士跨国金融服务公司 Credit Suisse 已被委托为黑石寻找新买家。
FINO 成长故事:概述
FINO 由汇丰银行、ICICI 银行、ICICI Lombard General Insurance、Corporation Bank、IFMR Trust、印度银行、英特尔公司和联合银行等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组成的财团于 2006 年成立,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和运营服务。
从本质上讲,该公司构建了集成技术,使金融机构能够接触到该国服务不足和没有银行账户的部门。 总体而言,FINO 的科技和支付银行业务在 28 个州的 499 个地区的 20,000 多个交易点拥有超过 7800 万客户。
为你推荐:
该公司的其他投资者包括英特尔资本、海德兰资本和国际金融公司。
2017 年 7 月,在获得印度储备银行批准一个月后,Fino 支付银行作为印度第四家支付银行成立。 该银行在第一天上线了 410 家分行和超过 25,000 个接触点,其目标是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这一数字提高到超过 10 万个。
为了到 2020 年实现盈利,这家支付银行正准备在未来三年内通过 1000 家分行的网络获得约 5000 万客户,从而动员价值 15.6 亿美元(10,000 印度卢比)的存款。
该银行由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 Rishi Gupta 领导,面临来自其他支付银行的竞争,即 Airtel 支付银行、Paytm 支付银行和印度邮政支付银行。
软银、淡马锡、摩根士丹利及其在印度的赌注
软银拥有 1000 亿美元的愿景基金,是目前印度最活跃的投资公司,押注于 Flipkart、Paytm、OYO 和出租车聚合商 Ola 等高增长互联网和科技初创公司。
软银在印度投资的其他公司包括 Grofers、Snapdeal 和 Housing 等初创公司。 到目前为止,软银已经从愿景基金投资了 26 家公司。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去年曾表示,软银寄希望于其在印度最大的投资,尤其是在 Flipkart 和 Paytm 上。 “Flipkart,印度第一大电子零售商,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占有 60% 的份额,比亚马逊印度还要大。 很难看到比亚马逊更大的人,”孙正义在去年 11 月评论道。
由于在截至 2017 年 12 月的九个月期间对东南亚和印度公司的投资收益,日本互联网和电信巨头软银获得了 7400 万美元(80.69 亿日元)的收益。截至 2016 年 12 月的同期亏损 3.6 亿美元(392.81 亿日元)。
据报道,2018 年 1 月早些时候,这家投资巨头正在谈判以 8 亿美元的估值收购另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PolicyBazaar 的主要股权。
另一方面,淡马锡在印度拥有 100 亿美元的敞口。 其印度投资组合包括知名品牌,如 Snapdeal、汽车分类平台 CarTrade 和 SBI Life。 据报道,本土出租车聚合商 Ola 也在与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和其他投资者进行谈判,以筹集另外 5 亿至 10 亿美元的资金。
在印度,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迄今已投资了 Flipkart 和小额信贷初创公司 Janalakshmi 等互联网公司。
据估计,到 2020 年,印度的金融科技软件市场预计将从 2016 财年的 12 亿美元增至 24 亿美元。 根据 Inc42 2017 年融资报告,去年有超过 30.1 亿美元流入金融科技初创公司,涉及 111 笔交易。
着眼于该行业不断增长的潜力,软银和淡马锡等投资巨头越来越多地寻找方法来加强他们在该国金融科技市场的控制。 因此,拟议中的 FINO 交易符合他们在印度金融技术和服务领域获得控股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