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區塊鏈還沒有擾亂世界
已發表: 2019-03-05ICO 旨在幫助為優秀的區塊鏈項目籌集資金,並擁有堅定的團隊
區塊鏈不是產生不變真理的魔杖
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可能有助於在區塊鏈中實現基於條件的觸發條件
用外行的話來說,區塊鍊是一種特殊的分類賬,“存在於互聯網上”,沒有人擁有或控制,任何人都可以下載(使用免費客戶端軟件)以查看或創建帳戶,然後任何擁有帳戶的人都可以向其中廣播要添加的交易,如果大多數參與的計算機同意,它將被驗證並添加。
您不能做的是在交易經過驗證後刪除或修改交易。 促進此驗證的特殊計算機(礦工)獲得由區塊鏈軟件本身生成的數字獎勵令牌。 代幣在賬戶之間移動的越多,需要驗證的交易就越多,更多的新代幣被開採並獎勵給礦工,從而在自我強化循環中增加流通中的數字代幣。
正如《Squaring the blockchain circle》一書中所引用的,它需要解構我們現有的一些社會和哲學結構,例如我們如何相互信任以及我們如何得出真相然後記錄下來。 還有我們的經濟和商業結構,例如我們如何訂立合同和協議以及我們如何解決爭議。
幾個世紀以來,這些假設一直是我們商業的大廈,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幾乎沒有改變,或者根本沒有改變。
區塊鍊是如何誕生的?
從紙質系統到數字系統再到雲端的轉變從未挑戰過這些假設,只是增強了我們更有效地處理不斷增加的數據量的能力。 直到大約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 (GFC) 襲擊了我們。
全球金融危機及其後果暴露了將世界經濟秩序推向崩潰邊緣的系統性缺陷。 國家破產,貨幣暴跌,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倒閉,投資銀行倒閉,世界中央銀行面臨迅速失控的局勢。 如果必須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一切,那就是——信任的崩潰。
當信任崩潰時,市場流動性就蒸發了。 藍籌證券突然賣不出去。 買賣差價突破了屋頂,即便如此,也無法保證市場會吸收供應。 甚至在紙上的墨水未乾之前,交易就崩潰了。 金融業務陷入停滯,美聯儲成為最後的貸款人,撐起腳手架,通過非常措施注入流動性。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在那年(2008 年)10 月,在 GFC 的鐵匠鋪中,一個名叫 Satoshi Nakamoto 的人(或一個團體)發表了比特幣白皮書,描述了一種加密貨幣的概念——比特幣——騎在底層證券上。技術——區塊鏈——可以提供另一種方式來建立信任、記錄真相、保護交易並創建一個跨越全球的去中心化網絡,超出任何權威的權限。
為什麼區塊鏈還沒有成功?
初始代幣發行或 ICO 的創新理念導致價值約 200 億美元的資金在短時間內流入區塊鏈項目,即使泡沫指標開始閃爍紅色。 比特幣的成功使區塊鏈成為家喻戶曉的詞,並釋放了人類對其應用的想像力。 比特幣獲得了邁達斯的觸動。
但在區塊鏈應用領域,儘管如此狂熱和投入數十億美元的項目資金,但顯然存在盲目性。 每個工業數據庫似乎都是區塊鏈替代的合適目標,採用一種萬能的方法。
很少需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並且期望值很高。 雖然我會毫不猶豫地淘汰一些目前正在吸引資金和關注的不成熟和誤解的區塊鏈應用程序,但我相信它的力量。 只是不像被吹捧的那樣。
集中化是口頭禪和匿名的詛咒的政府和公司都已加入區塊鏈潮流,成為下一件大事。 技術優勢及其應用領域的鮮明矛盾被完全忽視。
鑑於其作為全球數字虛擬貨幣的潛力和可以說是比特幣的成功,為什麼區塊鏈還沒有擾亂世界? 這裡有兩個原因:
ICO 讓潛在的顛覆者提前退出
ICO 旨在幫助為優秀的區塊鏈項目籌集資金,並擁有堅定的團隊。 不幸的是,以“去中心化”的名義,公司在白皮書的背景下籌集了數百萬和數十億美元,並且沒有動力交付項目。 早期的流動性,就像 1999 年的 dot com 泡沫一樣,意味著項目的真正價值和中斷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揭曉。
為你推薦:
(錯誤)區塊鏈的用例
我想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錘子,那麼把所有東西都當作釘子一樣對待是很誘人的。
——亞伯拉罕·馬斯洛,1966 年(引自維基百科)
區塊鏈上的任何東西都不代表真理
區塊鏈借助 1000 多個挖礦節點實現比特幣交易的真實性(交易有效性),每個節點支持多達 1000 台服務器。 比特幣激勵礦工進行挖礦活動。
對於任何區塊鏈用例,值得提出以下問題,
- 所有交易都會公開嗎? (例如,銀行區塊鏈用例不會這樣)
- 您將允許工作流程中的去中心化? ie 一些共識算法(比如大多數礦工投票),將在交易有效性方面做出最終決定(例如,政府或任何中央當局不會喜歡這樣)
- 礦工了解並可以幫助驗證交易(例如在供應鏈金融中,礦工如何驗證有關假髮票、工作流程或多筆貼現貸款的任何事實?)
“區塊鏈不是產生不變真理的魔杖”。 這只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
區塊鏈最好地實現透明度/數字化
一些 POC'ed 或 Advocated 用例只不過是一些數據的數字化。 下面的例子,
- 區塊鏈上的土地登記是由幾個州、政府等完成的。而他們都沒有允許獨立的礦工驗證(即只有州可以決定誰擁有哪些財產以及何時批准轉讓) ,所以它只是進行在線記錄保存而不是離線。 幾十年來,政府和公司的此類流程已經數字化,沒有區塊鏈,而且效率更高。
- 發票貼現 如果供應商向客戶發送發票並被接受,那麼他們可以根據發票從銀行獲得 70% 的貸款來開發產品,或者在產品發貨時獲得一些現金流(比如從中國到美國),這需要數週時間。 通常在此類貸款中,供應商、供應商銀行、客戶和客戶銀行參與確認交易,然後供應商銀行提供貸款。 此批准過程可能需要數天時間。
此次貸款發行的挑戰在於,可能存在虛假髮票,或者公司可以根據同一張發票從多家銀行獲得銀行貸款,或者對方客戶不存在。 因此,銀行在提供此類貸款時持謹慎態度。
現在獨立礦工是銀行的風險部門,可以幫助驗證交易的真實性。 並且沒有銀行會向其他銀行公開他們的客戶數據進行驗證(害怕將客戶流失給其他銀行)。
因此,所有可以實現的是,通過使用數字簽名和數字文檔傳輸,可以將 4 個實體之間的文檔傳輸速度從幾天縮短到幾小時。 這樣的解決方案在沒有區塊鏈的情況下存在並且運行良好。
這裡提倡的大多數問題都是典型的數字化問題,可以通過公開工作流程中的步驟來實現透明度。 想想 DHL 或任何其他在運輸途中跟踪包裹的快遞服務,或 Uber 的汽車司機和行程詳情。 需要知道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在網上知道,而不需要任何區塊鏈技術的實施。
所有加密貨幣都有意義
比特幣由社區擁有和運營。 沒有“已知”的多數比特幣持有者。 社區將其作為去中心化貨幣,作為法定貨幣的替代品是有意義的。
但是像委內瑞拉這樣的不同國家推出他們的加密貨幣,或者像 Ripple 這樣的中心化加密貨幣是沒有意義的。 他們可能需要的只是一種數字貨幣而不是法定貨幣,或者像 Paypal 這樣多年來運行良好的數字支付機制。
但是,如果交易驗證是由政府或像 Ripple 這樣的公司完成的,它就不是去中心化的,也不是一種加密貨幣。
智能合約完美且具有法律效力
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可能有助於在區塊鏈中實現基於條件的觸發條件。 必須了解智能合約的一些已知挑戰,
- 此類合約是否應該在區塊鏈內編碼,還是在區塊鏈之上的應用層編碼,這是有爭議的。
- 許多智能合約的編碼很差,因此最終會傷害用例而不是幫助它們。
- 迄今為止,很少有經過驗證的可擴展的智能合約用例。 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是 ICO 代幣和 Crypto-kitties。
- 如果智能合約出錯,祝你好運。 而且,到目前為止,它們在任何司法管轄區都不具有法律效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述挑戰可能會得到克服,因為類似 Etherium 的協議成熟改進並變得可擴展,使它們更廣泛地被接受。 隨著自動化和物聯網的發展,智能合約將更加相關,從而導致更多“機器與機器交互”的場景。
那麼區塊鏈工作需要什麼
那麼區塊鏈在哪裡可以發揮作用呢? 讓我們以最成功的區塊鏈應用為例。 比特幣區塊鍊是如何真正發揮作用的,請看下面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共享受益所有權——比特幣區塊鍊為公眾所有,努力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金融系統,以民主的方式建立信任。
雖然比特幣是由聰明的黑客發起的,但它被技術社區擴展並最終成為主流,因為它似乎幫助了整個世界,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圍繞它建立自己的業務(如所有礦工、比特幣交易所等)。 )。 維基百科、Linux 和其他幾個開放和眾包平台也以類似的方式擴展。
獨立挖礦實現信任——區塊鏈本身並不會產生信任。 幾個獨立驗證所有交易的節點,出於某種激勵,在區塊鏈中建立信任。 如果區塊鏈應用沒有足夠多的獨立礦工,比特幣交易就不會那麼值得信賴。
- 真正的去中心化 – 比特幣是真正去中心化的。 沒有中心故障點。 不依賴一個人,一個節點,一個公司,一個CEO,一個國家,一個領導。
- 交易方之間沒有合同——在進行比特幣轉賬時,收款人和付款人不需要相互認識。 他們之間不需要有定義交易條款和條件的法律協議。
還有其他因素需要考慮,包括執行交易的多方、各方可接受的交易透明度、公共或私有區塊鍊等。